发现者网
产业经济 科技业界 3C数码 文化传媒 移动智能 家电行业 AI大模型 汽车出行 热点资讯

家庭巨幕不只是美好乌托邦——星光S1再现海信激光电视百吋领导力

2024-03-21来源:发现者网编辑:芳华

电视之于家庭的意义,正在从“物质满足”向“精神满足”进化。

随着过去几年,人们消费理念的改变。消费者普遍变得更加理性,冲动购买的行为次数大幅减少。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同这样一个消费观念——愿意把钱花在让自己开心的地方。换而言之,消费者更愿意为自己的情绪价值买单。

而电视也从此时从温饱时代的“信息接收终端”,成为当下提高生活品质、获得精神愉悦的重要载体。因此,人们对电视的期待水涨船高,从屏幕尺寸到观影体验,“好电视”的标准持续抬升,超大、超清、超薄、超护眼等多元需求涌现,其中,大屏化趋势愈演愈烈。

以可折叠方案破解大屏“入户之困”,攻克百吋普及第一关

在中国彩电市场相对低迷的近两年,大尺寸产品仍保持了快速发展。奥维云网(AVC)监测数据显示,在2023年入门级别的电视已经提升到了75英寸,而80英寸、98英寸、100英寸以上尺寸电视的渗透率更是持续增长。特别是100英寸及以上的超大屏幕电视增长迅速,零售额同比高达256%,零售额占比达到2.6%,同比提升了1.9%。但是,趋势和大众化普及并不完全等同。事实上,许多普通人的“巨幕梦”做了多年也没实现。究其原因,正是巨幕电视的“入户之困”。

市场需求的改变,带来新的消费者痛点。人们入手大屏电视“顾虑重重”:能不能进门?怎么进门?会不会伤害视力?庞然大物能否与家居相融?行业现有解决方案难给出消费者答案,这成为电视行业乘势而上的最大阻碍。

百吋电视长宽约2.2x1.2m,大致相当于一辆跑车大小——如此“大块头”,造成大屏“入户之困”。“一困”在于难进门,普通居民小区的电梯、楼道拐角、单元门等区域都阻碍百吋电视通过;“二困”在于安装上墙难度大,不仅需要多人合作、专业安装,而且重量也对安装方式、墙壁材质皆有要求。据家电企业内部数据,100英寸液晶电视入户安装成功率仅71.8%。这7成多成功安装百吋电视的用户中,有高门大院的豪宅,也不乏动用吊车、拆门破窗方能进入者,对于居住在普通住宅的家庭而言,百吋,仍如美好乌托邦。

令人鼓舞的是,随着激光电视引领者海信的探索,行业正逐渐寻得解法。不久前,海信激光电视星光S1系列新品正式发布。作为海信倾力打造的“2024百吋换代首选”,星光S1 100英寸系列不仅传承激光显示品类优势,并标配可折叠屏幕,破解入户难题;升级护眼能力及画质音质,且以强大的家居融合能力和满配大片资源,将用户体验感拉高一个维度。海信激光电视星光S1系列集优秀的入户体验、视听体验、护眼体验以及家居融合体验于一身,将成为推动百吋电视向大众家庭普及的重要助力。

海信激光电视星光S1瞄准入户“两大困”,予以精准“狙击”。针对“进门难”,星光S1 100采用“屏幕膜片可卷曲、框架可折叠”创新方案,占地面积减少50%,让百吋巨幕不受门窗限制,轻松进入居民住宅小区的楼梯电梯。针对“安装难”,海信激光电视星光S1的框架式屏幕,相比非可折叠屏幕重量更轻、屏幕边框更窄、屏占比更大,安装不挑墙体,普适性更强。更有海信专业人员上门勘测、安装调试,九星级SVIP服务在40分钟内即可交付一个IMAX家庭影院,让消费者无需担忧安装问题。

从运输到安装全链路,海信激光电视星光S1 系列消除了人们对大屏入户的顾虑,为用户带来“省心且安心”的大屏入户体验感,“家家可大屏”的“全民百吋时代”不再遥远。

消弭“视力顾虑”,星光S1如何实现“三米看百吋”?

中国用户考虑购买激光电视产品的因素

获得精神满足,就不应该有扎心的顾虑,但电视的视力友好性一直令人颇为不安。以往,大屏电视需要足够的视距才能看得舒服,视距过近易产生眩晕感和疲劳感,近距离观看传统电视对视力的伤害也是显而易见的。按照网友热议的“视距估算公式”,观看距离=液晶电视对角线距离×3(1英寸=2.54厘米),那么一台100英寸的传统电视,最佳观看距离需要7.26米。这样的观看距离,显然不是大众客厅能够满足的。而一个客厅视距为3米的普通住宅,按网络上的视距参考,仅能适配75英寸的传统电视。

但现在,人们追求大屏,却没有足够的客厅视距,二者矛盾怎么破解?海信激光电视星光S1系列给出的解法是:用强悍的护眼科技,打破视距禁锢。

激光电视自带护眼“buff”,其采用反射成像原理,光线柔和不刺眼,久看不累;屏幕不通电,避免电磁辐射对眼睛的伤害。根据中国电子视像行业协会发布的《2023激光显示产业高质量发展白皮书》显示,44%的中国用户因健康护眼购买激光电视。星光S1系列在继承了激光电视护眼基因的同时,也升级了自身的护眼能力,成为行业首个获得TÜV莱茵护眼认证的0有害蓝光产品,护眼实力足以满足用户的需求。星光S1系列能够在3米视距舒适观看,中国目前大多数家庭都具备观看条件。消费者丢掉了“视力顾虑”,未来,家家“三米看百吋”,巨幕普及再过“一重山”。

以沉浸体验完成“精神满足”,让电视提供情绪价值

大屏热背后,消费者本质追求的仍然是够过瘾的观影体验感。身处高压的现代社会,人们期望在忙碌的工作结束后,享受一场酣畅淋漓的家庭影院,用更高清的画质、更震撼的音效,获得强烈的临场感,在影片中释放压力、疗愈自己。电视需要提供情绪价值,“仅大屏”不足以扛起“精神满足”的重任,画质和音质同样是主力。

由于激光电视采用单色性和方向性更好的激光作为光源,因此相比传统电视,激光电视色域更高,更能还原画面本色。在此基础上,星光S1系列搭载海信自研的LPU数字激光引擎,高色域、高色准、高动态清晰度、高感知亮度等能力,使其能够还原人眼识别的超70%真实色彩,比传统电视高出20%以上。星光S1已通过IMAX Enhanced认证,这意味着它的画质可与IMAX影院比肩。

震撼的观影体验,优秀音质不可或缺,它能够使观众深度感知、参与画面,为观影提供来自声学的信息增量。海信激光电视星光S1系列经过了海信专业声学实验室的调教,通过大功率音响、全域声场等设计,最大化表达声音立体感和穿透力,电影级音效令人如临现场。

此外,海信激光电视星光S1系列还从内容上给出了超预期的解决方案,内置丰盈的影片资源,与强大的沉浸感一起,满足用户寻求愉悦的精神需求。

不将就,让电视和家居一起“悦己”

精神满足在开机时,也在关机后。大屏固然很好,但百吋庞然大物,几乎占据普通家庭整面墙,如果不能完美融入家居,无疑会酿成一场辣眼的“家装灾难”。追求“消费悦己”的人们不愿将就突兀的设计,而是希望巨幕与美观兼得,厂商必须解决产品的家居融合性问题。

怎样的大屏才拥有卓越的家居融合能力?其一在于紧密贴墙、“融入”墙壁,其二在于外观百搭,和谐耐看。传统百吋电视主机厚重,挂装与墙面有缝隙,墙面到屏幕距离可达10厘米以上,不美观且留下大面积卫生盲区。相比之下,星光S1屏幕薄至2厘米,重量仅18kg,可与墙面无缝贴合,宛如一幅极简壁画。同时,星光S1主机高端时尚,强融合性为电视与家居和谐共存提供了范式。

从入户体验、护眼体验,到视听体验、家居体验,百吋大屏唯有将“体验感”做到极致,才能承托消费者的精神需求,在全民普及中迎来真正的辉煌。海信激光电视星光S1以技术实力回应消费者呼声,让电视自身能力与其所承载的意义同步向前。

消费需求是行业进化的终极力量,能率先提出消费痛点解决方案的品牌,才能引领行业发展。星光S1的诞生,是海信激光电视立足用户需求的产品进化,也为电视行业如何顺应市场新趋势带来启迪。随着头部企业的探索创新,我国电视行业必将在消费升级中开辟新增长空间。

Valve推出Steam Frame新VR头显 正式宣告上一代Index头显停产
用户可通过无线适配器,将 PC 或 Steam Machine 上的平面屏(flatscreen)及 VR 游戏串流至 SteamFrame;与此同时,Steam Frame 本身也是一款独立设备,搭载高通…

2025-11-14

小天互连IM系统:打破政企信息孤岛 驱动一体化协作新变革
某省级政务大厅在信创升级中,通过小天互连IM系统实现了与政务服务平台、电子证照系统的无缝对接,群众办事进度可直接通过即时通讯推送,办理效率提升50%,印证了其国产化集成的稳定性。 从国产化生态适配到开放 A…

2025-11-14

桥梁位移监测仪:精准感知位移 灵活部署续航 守护桥梁安全出行
这种方式能够利用清洁能源为设备持续供电,既体现了节能环保的理念,也巧妙地解决了在市政供电不便场景下的设备续航问题,保障了监测工作的不间断进行。为了便于现场操作与维护,桥梁位移监测仪还配备了便捷的配置方式。 …

2025-11-14

2025微信数据保护全攻略:误删聊天记录别急,多场景恢复方案来了
提前备份是数据安全的核心,2025年微信已支持电脑、云服务、外部存储等多种备份方式,恢复时只需简单操作即可找回记录。苹果和安卓厂商的云服务早已支持微信数据备份,关键是确认误删前有有效备份记录。 2. 选择…

2025-11-13

高光谱探测器助力宽带叠层扫描成像 开启3D高光谱成像新篇
最近的研究表明,能量分辨或高光谱探测器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取代单色器的作用来执行,例如,在单次采集中使用宽带辐射进行边缘减影叠层扫描成像。利用这样的探测器,时间相干性变得可调(在探测器的能量分辨率的限制内)并且在…

2025-11-12

SK海力士VFO工艺打造HBS技术,为移动设备AI性能提升带来新突破
据闪德资讯获悉,SK海力士正在研发结合移动DRAM和NAND的高带宽存储(HBS)技术,可提高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的AI性能。 相比HBM使用的硅通孔(TSV)技术,VFO无需穿孔,成本更低、良率更高…

2025-11-12

中国电信携手多方完成2万公里中轨NTN在轨试验 速率达140Mbps
快科技11月11日消息,近日,中国电信研究院联合浙江电信,携手清华大学、上海清申科技、北京捷蜂创智科技,依托云网融合大科创装置天地一体卫星试验能力,成功完成NTN(非地面网络)制式在中轨卫星条件下的在轨技术验…

2025-11-12

物联网防逆流方案:10秒动态调节,光伏发电余电不上网更高效
防逆流柔性调节通过加装物联网网关与双向计量电表,监测市电总进线处的功率和逆变器实时的发电功率,通过网关内置的智能算法,以*快10秒为一个检测周期,持续跟踪负荷变化,动态调节逆变器的有功功率输出,既达到防逆流…

2025-11-11

奇安信“未知威胁检测防护”项目获2024年度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央广网北京11月11日消息(记者 万玉航)11月7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召开了2024年度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奇安信参与申报的“面向海量软件的未知威胁高效检测与防护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项目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进…

2025-11-11

可编程网络中控系统:控制为核心基石,附属功能助力效能提升
AI算法在中控系统中的应用,并非为了追求技术噱头,而是通过分析设备运行状态数据,实现控制指令的预判与自适应调整——如根据会议室人数自动调节空调温度、根据室外光照强度自动调整室内照明亮度,让控制更智能、更贴合实…

2025-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