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者网
产业经济 科技业界 3C数码 文化传媒 移动智能 家电行业 产业互联网 AI大模型 汽车出行

埃博拉病毒或能皮肤直接传播,科学家揭秘感染新路径

2025-01-04来源:ITBEAR编辑:瑞雪

近日,科学界传来了一项关于埃博拉病毒(EBOV)传播机制的新发现,该成果已在《Science Advances》期刊上发表。研究显示,埃博拉病毒可能不仅通过体液接触传播,皮肤接触同样可能成为其重要的传播途径。

埃博拉病毒是一种引发致命出血热疾病的病原体,长久以来,科学家们普遍认为其主要通过体液接触,如血液、汗液或分泌物等进行传播。然而,最新的研究却对这一传统认知提出了挑战。

为了验证这一新发现,研究人员精心构建了一个体外人体皮肤感染模型。他们使用完整的人体皮肤活检样本,并将其放置在透析膜上,以模拟病毒感染的真实过程。实验结果显示,埃博拉病毒的感染呈现出时间和剂量的依赖性,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病毒剂量的增加,感染程度也随之上升。

通过病毒追踪和细胞标记技术,研究人员进一步确定了被埃博拉病毒感染的特定皮肤细胞类型,这些细胞包括巨噬细胞、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和角质形成细胞。病毒能够穿透皮肤的基底面,穿过真皮和表皮,最终在皮肤的顶端表面被检测到,这一过程在短短3天内即可完成。

为了深入了解病毒进入皮肤细胞的机制,研究人员还进行了纯化的成纤维细胞和角质形成细胞的体外感染实验。结果显示,病毒进入这些细胞需要依赖磷脂酰丝氨酸受体AXL和内体蛋白NPC1。这一发现为理解埃博拉病毒的感染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

实验还显示了一些药物对埃博拉病毒感染的抑制作用。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E64、内体钙离子通道阻滞剂粉防己碱以及促炎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均被发现能够有效抑制埃博拉病毒的感染。这一发现为抗病毒药物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和潜在的靶点。

这项研究不仅首次清晰地展示了埃博拉病毒感染皮肤细胞并在皮肤内迁移的动态过程,还解释了皮肤接触传播埃博拉病毒的可能性。这一发现不仅填补了科学界在埃博拉病毒传播机制方面的空白,还为抗病毒药物的研究提供了一个便捷且有效的平台。